特种橡胶材料介绍--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


氯磺化聚乙烯(别名:海泊龙 海泊隆 hypalon)是聚乙烯经氯化和氯磺化而制得的一类特种橡胶。聚乙烯经氯化和磺化处理后,其结构的规整性被破坏,而变为在常温下柔软而有弹性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

氯磺化聚乙烯是将聚乙烯溶解在四氯化碳、四氯乙烯或六氯乙炔中,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催化剂或紫外光照射下,通入氯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或用亚磺酰氯SO2CI进行处理而得。简要结构如下:

 

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

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性能取决于原料聚乙烯的分子量、氯和硫的相对含量。其中聚乙烯分子量对氯磺化聚乙烯性能的影响较大:分子量过低成品粘性大,拉伸强度低;其物理机械性能随着聚乙烯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增到一定限度后,对其性能的影响就不明显了。一般采用的聚乙烯分子量再2w~10w。其中氯磺化聚乙烯20、30采用低分子量2w~4w的高压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40和45常用分子量8w~10w的低压聚乙烯。

 

聚乙烯分子链中引入氯原子可以在保持聚乙烯优良性能的同时,消除分子的结晶性,得到的弹性体柔软而易于加工。含氯量在25%~38%的聚合物的硬度和强度最小,继续提高氯含量将使聚合物的硬度和强度提高。试验证明,最宜的氯含量约为27%。氯含量较高时,所得聚合物的耐溶剂性、耐油性较好,在较高温度下的强度也比较大,但压缩永久变形及在低温下的脆性增大。当含氯量为27%~30%时,聚合物具有足够的可塑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相关新闻


超高导热、超柔性导热垫片产品的研发对市场的影响

超高导热、超柔性导热垫片是一种导热系数大于12W/m·K,且兼具出色的柔顺性系列产品,如表1所示。该系列产品是为解决高热流密度,高度集成化电子设备发热器件和散热片之间的散热问题。该系列材料的超柔性能够迅速填充不规则的粗糙表面,确保出色的界面润湿性及界面适配性,有效消除界面之间的空气产生的热阻,降低界面接触热阻,形成良好的热传递桥梁,便于发热器件热量的导出。


NR分子链的探索与研究报告

这一方面导致了EPDM的化学稳定性比NR要优越得多,这是因为在硫化过程中,NR分子链上将会有许多双键未被硫黄交联所使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作用而导致化学键的断裂破坏,这也是NR耐臭氧和耐候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EPDM的硫化要比NR困难且速度较慢,EPDM硫化所需的促进剂量也要多于NR。


乙丙橡胶系列在市场的应用

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国内曾称EPR]是以乙烯和丙烯为基础单体合成的共聚物橡胶分子链中依单体单元组成不同,有二元乙丙和三元乙丙橡胶之分。二元乙丙为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以EPM表示;三元乙丙为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第三单体的共聚物,以EPDM表示,二者统称为乙丙橡胶EP(D)M。


导热吸波材料的应用及研发趋势

这些余热会升高电子设备的温度,造成设备性能稳定性下降,甚至对整个系统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引起设备起火等事故,同时,如果散热不到位也会大大降低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